8月5日结束的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,通过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为广州的未来描绘清晰的蓝图。对于广州的城市规划建设的动向,“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,形成大交通网络体系,加快建设南沙“城市副中心”,推进城市有序更新,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”,成为本次全会中的六大亮点。
亮点一:首次提出枢纽型网络城市,为实现“中心城市”奠基
枢纽型网络城市,以建设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为目标,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、物流中心、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为推动,最终建成具备全球竞争力、影响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的综合性国际城市。
解读:今年2月广州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,提及到广州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、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。定位高于以往“华南中心城市”的说法,上升到国际层面。本次市委全会进一步勘实广州作为“我国中心城市”的说法。广州上半年GDP增速8.0%,高于全国增速6.7%,处于一线城市的第二位,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。此外,广州作为千年商都,拥有优良的海港、空港,交通优势突出。“枢纽型网络城市”概念的提出,有望将广州在“大交通”这方面的优势继续扩大,以实现“中心城市”的城市定位。
亮点二: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,打造三个枢纽一个新城
广州将以珠江为脉络,形成中段、南段、北段、东段四个发展区域,重点建设三大战略枢纽,优化提升“一江两岸三带”,形成“多点支撑”的发展格局。其中将高水平规划建设珠江新城、广州国际金融城、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融合发展的黄金三角区,建成广州总部、金融、科技创新高地。
全会提出,以珠江为天然轴线推进实施沿江布局和开发建设。市长温国辉进一步说明,重点是打造三个枢纽和一个新城:
◆沿珠江水系前后航道的中心城区主要打造国际创新枢纽;
◆ 沿珠江水系狮子洋—莲花山水道区域主要打造国际航运枢纽;
◆ 沿珠江水系流溪河—北江区域主要建设国际航空枢纽;
◆ 沿珠江水系增江—东江区域主要建设东部山水新城。
解读:从十三五规划开始,珠江新城、国际金融城、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已被多次提及。而正处于高速建设阶段的金融城、琶洲两大板块,无疑是今年将成为的焦点所在。目前金融城保利、绿地、金茂、佳兆业等8个项目同步施工中,部分项目已率先亮相。被誉为广州最大的金融城起步区地下空间亦开始环评公示,区域内建设如火如荼。
今年以来,琶洲电商总部建设进入“快车道”,复星、阿里巴巴、唯品会和环球市场等地块已相继动工,充分展现“琶洲速度”。而琶洲A区今年上半年内出让2宗地块,实现“边开发边卖地”的双赢模式。
在广州重点打造的“三个枢纽和一个新城”中,坐标番禺的“狮子洋—莲花山水道”国际航运枢纽惹人关注。早在7月公布的番禺“十三五规划”中已提及,为全面提升陆水联运与内河航运能力,将加强莲花山港等客货运枢纽及莲花山片区交通网络建设,为片区打造航运枢纽铺路。
规划显示,随着黄埔大桥、虎门二桥未来相继建成,狮子洋两岸将成为珠江沿岸发展的新亮点。此外,石楼镇在2018年前将投入8000万,在亚运城建两所小学,此外在倚莲半岛、利联新城也将各新建一所小区配套小学。可以预见,继华南、市桥两大传统板块后,未来石楼片区有望承接东莞的经济辐射,吸纳广州市区的居住需求,发展成番禺又一的宜居城区。
亮点三:内外兼修,形成大交通网络体系
以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契机,系统推进国铁、地铁、城际轨道、高快速路网建设,实现对外高速通达、对内便捷互通,形成大交通网络体系。

对外交通:
◆ 铁路网络:优化广州站、广州东站、广州南站、广州北站等铁路客运枢纽布局,形成以大田集装箱中心站为核心的空铁联运、海铁联运、陆铁联运的铁路货运枢纽。推动建设广汕客专、京九客专广州联络支线、广湛客专、深茂铁路广州段等国铁干线。
◆ 城轨交通:完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,建设广清城际、广佛环城际、穗莞深城际、佛莞城际、广佛肇城际、中南虎城际等重点项目。
对内交通:
◆ 地铁网络:重点建设南北向城市轨道交通走廊,加快地铁11号线、18号线、22号线等项目建设,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超过520公里。
◆ 城市路网:构建外围城区与中心城区的快速直达通道。推进机场第二高速、空港大道延长线和南大干线、从化北部快线等道路建设。打通“断头路”,促进交通微循环。实现中心城区步行10分钟可达轨道站点,南沙、增城、从化、花都等外围城区30分钟可达市中心的时空目标。
◆公交路网:逐步形成“布局合理、衔接方便、通达城乡、沟通内外”的常规公交网络,扩大公共交通专 用道的覆盖范围,到2020年,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5%。
解读:广州被定位为全国三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,在本次市委全会中笔墨颇多,着重提及形成“大交通网络体系”。对外交通方面,为与北京、上海其余两个综合交通枢纽比肩, 广州无论在铁路或城轨交通上,从初步阶段,集中全力将交通辐射范围遍及珠江三角洲。
对内交通上,表现出三大特点:一、重视南北交通发展,地铁11号线、18号线、22号线被提出加快建设,其中18、22号两条地铁线均途径南沙,以南北走向为主。二、加强外围与中心区的交通融合。机场第二高速开建、从化北部快线规划,一定程度上将减缓广州北部与市区之间交通矛盾。三、强调交通对时间的概念,此次市委全会提出“中心城区步行10分钟可达轨道站点,外围城区30分钟可达市中心” 的时空目标,显示政府主动面对各区之间通勤的体验问题。发展轨道交通,促进交通微循环,实现交通提速,于广州尤其外围区域无疑是利好。
亮点四:南沙升级 “城市副中心”,利好不断价值无限
建设南沙城市副中心,立足广州面向国际,把南沙新区建设成为国家“一带一路”的重要战略枢纽、珠三角汇集高端要素的先导区。建设南沙港,强化高端航运服务,建设航运物流枢纽,拓展国际航运通道,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交通、贸易、物流综合枢纽。
解读:南沙区定位从“新区”升级“城市副中心”,其地位之重不言而喻。自2015年4月南沙自贸区正式挂牌后,在经济发展、企业进驻、规划建设各方面体现“南沙速度”。经济方面, 2016年上半年南沙区GDP同比增长13.8%,连续10个季度位居全市第一。此外,GDP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,均排名全市第一。企业进驻方面,2016年前5月,南沙区新注册企业5463家,已有50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,中交建、中铁建、中铁等26家央企顺利入主。
提及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,目前南沙住宅均价达到12335元/㎡,较挂牌前10163元/㎡相比,价格升幅超过两成。尤其是位于自贸区内的富力天海湾、南沙金茂湾、越秀滨海御城等项目,现时均价升至1.7万-1.9万元/㎡。同时,南沙房价在外围六区中排行第三,更低于全市均价。目前4号线南延段工程累计完成82%,18号线、22号线正在规划中,5月启动的“人才绿卡制度”有望吸引自贸区人才定居。随着轨道交通完善,政策上扶持,未来区域内发展前景不可估量。
亮点五:城市更新改造加快,推进城市有序更新
健全城市更新管理体系,重点功能区以全面改造为主,其它地区以微改造为主,不断改善城中村生活居住环境。推进低效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,开展成片连片旧厂房改造、旧楼宇更新、村级工业园升级。
解读:本次市委全会明确提出城市旧村、旧厂改造,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开发,无疑为城市旧改推进加码。自去年11月城市更新“1+3”政策正式出炉后,广州城市更新改造进程加快,今年以来进入实质性阶段。今年6月首个城市更新年度项目和资金计划发布实施,根据计划,纳入正式计划的传统“三旧”全面改造类项目14个,用地面积2.53平方公里。其中涉及7个旧村改造项目,为盘活优质居住地块,推动新功能区发展奠基。
亮点六: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,平衡全市教育医疗资源
解读:本次市委全会明确提出城市旧村、旧厂改造,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开发,无疑为城市旧改推进加码。自去年11月城市更新“1+3”政策正式出炉后,广州城市更新改造进程加快,今年以来进入实质性阶段。今年6月首个城市更新年度项目和资金计划发布实施,根据计划,纳入正式计划的传统“三旧”全面改造类项目14个,用地面积2.53平方公里。其中涉及7个旧村改造项目,为盘活优质居住地块,推动新功能区发展奠基。